2016-04-22
作者:通威
2016年3月5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在全國兩會權威發布,提出要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這道曙光為迷霧中的水產行業指明了方向,智能設施漁業之路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水產行業的不斷發展,養殖密度不斷加大,養殖環境日益惡化,養殖成本持續上漲,傳統的養殖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水產養殖的發展需求。我國是一個漁業大國,提升水產養殖水平對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加強我國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水產行業如何尋求突破發展瓶頸?為匯聚行業力量集思廣益,交流分享國內外現代漁業設施創新成果,為中國漁業轉型升級出謀劃策,2016年6月,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作為指導單位,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漁業報•第一水產》聯合主辦,通威傳媒承辦的“2016中國智能設施漁業創新發展論壇暨成果對接會”即將盛大啟幕。
勇于創新
各地企業紛紛試水設施智能化養殖
“我們需要改變養殖方式,實現高效、科學、綠色、環保的養殖需求?!弊鳛橹袊a龍頭企業,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指出,早在2010年,通威集團就在思考如何通過物聯網技術來解決市場和業務上的問題。如今,長期致力于智能設施漁業研究的通威在底排污技術、電化水技術、漁光一體智能漁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
在科研單位和漁業企業的努力下,全國漸漸掀起智能化養殖熱。許多水產企業開始在智能化養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積極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各個要素進行數字化設計、設施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及科學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許多地區建立了智能化養殖管理平臺,一些養殖企業實現了智能化養殖。在北京、天津、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內蒙、河南、寧夏等……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試水智能化養殖系統建設,發揮出明顯的增產增效作用。
部分企業先行先試,更多企業踴躍跟進。隨著智能化養殖的廣泛推廣,可以全面提升我國的水產養殖水平,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轉變,實現漁業現代化,這無疑將成為推動我國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然而,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水產養殖智能化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一個培育和成熟的過程。智能養殖過程中各項技術如何銜接?全產業鏈大數據體系如何構建?在技術瓶頸突破后如何形成一套完整現代智能漁業設施設備的產供銷商業模式?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一腔熱血才能變成“真金白銀”。
備受期待
聚焦技術前沿共話智能設施漁業
“2016中國智能設施漁業創新發展論壇暨成果對接會”應時而生,旨在進一步整合業內市場資源,為設施漁業從研發到應用邁出更大的步伐,探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奠定更加堅實的發展基礎。
中國調研報告網發布的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在居民消費率提高、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水產品消費增長率持續超過消費總體增長率水平,保持增長勢頭。預計未來3年水產養殖行業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行業盈利性和成長性得以延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次論壇的使命顯得尤為重大。為此,論壇將邀請農業部相關領導、農業科研院所及智能漁業領域專家學者、農牧漁龍頭企業負責人等參會,共同探討智能漁業相熱點話題,他們將以主題演講、高峰論壇、領袖對話、圓桌論壇等多種形式同臺交流,結合我國現狀,為參會企業提供有價值、可落地的思路和方案。
而作為論壇的亮點之一,項目路演環節則是眾多企業展示自我、尋求資源和合作伙伴的機會。與此同時,為豐富論壇內容,讓參會企業接觸到最前沿的智能農業技術裝備,論壇同期還將舉辦智能設施漁業精品展會,將集合增氧設備、飼喂系統、漁業物聯網等水產高新技術展示,并著重對“電化水處理技術”、“漁光一體技術”、“池塘底排污技術”、“投餌網箱魚糞回收技術”、“均衡增氧技術”等行業先進養殖設備、技術進行現場講解培訓。
屆時,行業精英將齊聚一堂,溝通新信息、推廣新技術、共享新成果,把握新形勢,攜手共贏,共同推動中國水產養殖業技術升級、創新發展,讓我們共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