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作者:金運彤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顆星辰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于筑夢的偉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燈塔
他們是以勤勉鑄就輝煌的匠心者
他們是用汗水澆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們是以智慧點亮未來的追光者
他們是用責任撐起天空的擔當者
榜樣不遙遠,力量在身邊
讓我們攜手并進
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讓榜樣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
本期
《通威人 | 身邊的榜樣》
一起了解
通威太陽能科技金堂基地
組件一廠生產部
二區B班包裝組的奮斗故事
在通威太陽能科技金堂基地
組件一廠生產部的包裝區
一臺臺銘牌機以毫米級精度高速運轉
智能化自動包裝線穩步運行
這是通威組件流入市場前的
“最后一道關口”
儲備組長李家敏站在機臺旁
手指輕撫過剛剛打印好的組件條碼
毫米級的參數校準痕跡
是他帶領團隊將調試時間
從30分鐘壓縮至5分鐘的勛章
這位曾因“太較真”
而與組員們爭執不下的年輕管理者
正用“快樂工作,安全回家”的信念
帶領B班包裝組
書寫著產能與質量的新突破
01關鍵時刻沖得上的“尖兵連”
“所有產能都是1后面的0
安全與質量才是那個1。”
這是李家敏深植于心的理念
真正的擔當
不僅是完成日常工作
更是關鍵時刻的迎難而上
2025年4月18日
客戶訂單驗貨現場突發緊急情況
部分組件出現問題
作為包裝工序負責人
李家敏帶領組員們第一時間
聯同工藝、質量部門展開排查
通過追溯生產批次數據
比對工藝參數記錄
迅速鎖定問題根源
并精準定位需返工組件條碼
當時正值金堂基地組件一廠滿產運行
時間緊、任務重、人手缺
B班包裝組面臨空前挑戰
“包裝熟練工只有3-4個
返工卻需要8-9人
只能從產線臨時抽調
其他工序的生手人員支援。”
李家敏回憶道
當時最大的難點就是
“人員熟練度與配合度的雙重考驗”
面對15天的極限工期
他迅速化身“現場指揮官”
采用“目標分解+動態調度”模式
將每日任務細化到小時
熟練工與非熟練工“1+1”結對攻堅
初期,為了追趕目標
大家盡力壓縮吃飯和休息時間
疲憊情緒悄然滋生
攻堅至第七天
沖刺135托目標時
李家敏敏銳感受到團隊的極限
“大家筋疲力盡
效率在手法熟練以后反而變慢,
必須調整工作模式了。”
他沒有強壓任務
而是果斷暫停20分鐘
調整策略
將集中休息改為三批次輪休
優化人機配合
這關鍵的喘息
讓團隊狀態迅速回血
最終,他們不僅扛住了壓力
更以日均120~140托的高效率
提前3天圓滿完成任務
實現了零客訴交付
組件外觀經驗交流
02 向創新要效益的“革新者”
單臺銘牌機切換調試模板
影響產線節拍
是B班包裝組面臨的重點難題
一次切線調試動輒耗時30分鐘以上
嚴重影響切工單和復線效率
被組員們調侃為“夜班噩夢”
“以前調個模板,夜班遇到難題
得打電話把睡夢中的
工藝部熊工、袁工叫醒視頻指導
甚至得讓人從家里趕過來
太耽誤事!”
問題的癥結在于部門壁壘
設備、工藝、質量各自負責一個環節
調試人員技能和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
李家敏決心打破這堵“墻”
他主動跨界學習,化身“知識中心”
向設備部請教打印機原理
向工藝部學習模板調試技巧
向質量部深挖SOP標準參數
筆記本記滿了密密麻麻的調試心得
下班后他仍在機臺旁反復試驗
摸索參數間的精妙關聯
“我把學到的、驗證過的都記錄下來
精確到毫米級的調試參數。”
他將零散的經驗系統化、數據化
整理成通俗易懂的高效調試指南
并形成了跨部門協同調試機制
讓跨工序、跨部門員工
共享這套經過驗證的成熟經驗
實踐后的革新效果驚人
單臺銘牌機調試時間
從30分鐘以上銳減至僅需5分鐘
效率提升600%
調試損耗也大幅降低
單次單機可節省銘牌20~30片
年降本超4萬元
“現在只要兩個人配合同時調試
五分鐘內就能搞定!”
這項工藝革新
成了驅動整條包裝線
效率躍升的強勁“引擎”
銘牌機調試
03 注重個人提升的“全能團隊”
“快樂工作,安全回家。”
這是李家敏對自己和組員們
最樸實的寄語
也是他打造卓越班組的底層邏輯
他深知卓越的工作業績
源于每個人的自身成長
與團隊進步的同頻共振
面對組員技能單一
安于現狀的痛點
他巧用“雙輪驅動”
一方面
推行透明量化的“每日積分制”
將學習進度、技能掌握、工作表現
轉化為可視分數
直接掛鉤月度績效評定
“用數據說話”的公平機制
極大激發了團隊主動性
另一方面
他善用“標桿引領”的正向激勵
在班組會議上大力表揚進步者
哪怕“起點低、進步大”也同樣值得喝彩
組員陳廷的轉變最具代表性
最初他學習慢、主動性弱
甚至對正常工作安排也有抵觸情緒
李家敏沒有放棄
而是不斷發現并表揚他做得好的細節
私下溝通公司發展前景和個人成長的關系
“組長讓我覺得
自己在團隊里被重視,有歸屬感。”
陳廷說
潛移默化下
他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
掌握了包裝全工序技能
更學會了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李家敏所在班組
成功培養了12名多能工
實現了班組內靈活高效的“活水”調配
為應對各類生產波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團隊氛圍上
他注重關懷與公平
急脾氣的他
在與性格溫和的劉陳星
發生工作矛盾后
學會了換位思考
“設身處地,耐心溝通”
他欣賞楊恒
“完成本崗位任務后主動幫扶他人”的大度
也著力培養其作為后備力量
他堅持每日進行不良組件分析
一次巡線中憑借敏銳觀察力
發現“玻璃裝反”的細微異常
立即攔截并聯動前道工序
成功避免上百塊組件批量不良
將損失最小化
“責任心是第一位,細節決定成敗!”
李家敏的管理信條
深深烙印在班組每一位成員心里
暮色四合
金堂基地依舊燈火通明
包裝線旁
李家敏細致地核對著工作記錄表
屏幕上產能達成率100%
工單結單率100%的數據
是團隊一天奮斗的最佳注腳
他帶領的B班包裝組
如同一臺高效協同的精密儀器
每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齒輪
在“擔當-精進-凝聚”的驅動下
持續輸出著卓越效能
在合肥基地學習起步
于金堂基地攻堅成長
李家敏用行動證明
真正的“排頭兵”
不在于資歷深淺
而在于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
在于對效率極致的孜孜以求
更在于將團隊“擰成一股繩”的凝聚之力
如今
再回想起
第七天沖刺時那份筋疲力盡
李家敏和組員們都會心一笑
那場硬仗
就像他們堅守崗位日常的縮影
沒有驚天動地
卻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
用看似平凡的堅持
默契的協作和勤于思考
穩穩地扛起責任
筑牢產線上最可靠的品質城墻